华体汇体育app

赓续天府文脉推进世界文化名城建设

来源:华体汇体育app    发布时间:2024-02-16 15:19:59

产品特点

  “摩诃古池苑,一过一销魂。”盛夏时节,刚开放不久的摩诃池公园内碧波荡漾,荷花亭亭玉立于湖面之上,与岸边的垂柳遥望着、呼应着。前来参观的市民游客摩肩接踵,一路上,市民游客与唐代砖雕莲花纹的井盖、宫灯造型的路灯等不期而遇,置身于其间,仿佛穿越回了千年之前。

  作为一座历史悠远长久的城市,成都拥有4500多年的文明史、2300多年的建城史,是全国十大古都之一,古蜀文脉绵延不断。得天独厚的自然禀赋给予了成都“天府之城”的美誉,而天府文化也一直在浸润着这座城市,更涵养了城市文明。

  城市之魂,文以化之,文以铸之。成都自觉肩负起从历史背景和文化名城向世界文化名城迈进的时代使命,近年来慢慢地加强文化产业竞争力,充分激发文化改革驱动力,持续提升文化服务供给力,切实增强文化内在向心力,持续擦亮“三城三都”金字招牌,全面激活文化市场活力,更好满足市民精神文化需求,坚持以文化强信心、聚民心、暖人心、筑同心。据悉,今年上半年,成都开展群众文化活动4.7万场次、参与群众1000余万人次。

  在奋力建设世界文化名城的进程中,成都文化旅游产业高质量发展质量明显提高,天府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成效明显,高品质公共服务倍增工程扎实推进,当下,成都正以优良历史传统文化为本底,以“两创”(创新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为指引,赓续天府文脉,加快建设世界文化名城。

  “摩诃池上春光早,爱水看花日日来。”位于成都市青羊区的摩诃池,隋唐时期就是“热门打卡地”,广受文人墨客赞誉。穿越千年,古风再现。7月14日,摩诃池公园正式面向公众开放。“知道摩诃池开放了,趁着周末赶紧带着孩子过来看看,让他来感受成都独特的历史文化。”市民杨溢说,摩诃池与成都相伴千年,如今总算能够到实地看一看了。

  摩诃池一期项目位于人民中路以西,西华门街以东,西御河沿街以南,占地面积约63亩,其中水域面积约11亩。据史料记载,摩诃池由隋蜀王杨秀开凿,为修筑蜀王府和子城,命人直接在城中取土。后来,土坑渐积雨水,形成一个大池,成为摩诃池。李白、杜甫、陆游等众多历史文化名人都曾来到摩诃池泛舟游玩,宴饮聚会,并留下了众多佳作。此前,成都体育中心在进行提升改造施工过程中,发现大面积古代城市遗存,摩诃池首现“真身”。

  针对历代诗人对此池的描述,摩诃池一期项目进行了相应的设计,包含摩诃池湖区、林荫步道建设及文物保护展示等。漫步其中,可看到柳桡台、摩诃挹翠、信步花道、宫墙遗址展示、白果苑等景点。“摩诃池上追游路,红绿参差春晚。韶光妍媚,海棠如醉,桃花欲暖。”园中海棠、柳树、木芙蓉、荷花等植物以红绿色为基调,再现诗句中的古风意境。

  如今,行走于摩诃池公园内,随处都可以发现历史文化的影子公园里的井盖表面复制了唐代砖雕莲花纹;坐凳融入唐古的瓦当纹和美人靠等元素;庭院灯和路灯的样式提取于唐代古画里宫灯的意象;园路还以考古发掘为依据,采用定制青砖及古法工艺在园区复原唐代的游园步道人们在这里,尽情想象、感受历史中的摩诃胜景。

  近年来,成都持续加强城市文脉赓续传承,充分挖掘“文化家底”,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取得新成绩。做好“中华文明探源”“考古中国”“古蜀文明保护传承工程”等国家、省级重大研究课题。健全全域文化遗产保护传承体系,在城市更新中加强革命文物的保护活化利用。推进三星堆金沙遗址联合申遗。加快建设东华门、邛窑、宝墩等十大遗址公园和望江楼、明蜀王陵、大邑子龙祠等文化保护利用项目。同时,持续推进“博物馆倍增计划”和“一县一馆”工程。

  据悉,今年计划推出100个2023“最成都生活美学新场景”,全年开展2000场街头演出、2000场次音乐演艺活动。力争全年完成文旅投资400亿元,引进10个链主龙头企业、品牌项目。年均开展“乐动蓉城”“荟萃蓉城”“全民艺术普及月”等10万场普惠性群众文化活动,公益文化艺术培训不少于8000班次。

  锦江之上灯火绚丽、古乐悠扬,诉尽锦城不夜的繁华。“乘船游于锦江之上,以不同的视角、形式欣赏成都美景,还可以看戏曲表演、享受美食,简直太安逸了!”近日,来自湖北的游客刘越坐着游船,一路经过了合江亭、东门大桥等城市地标,沉浸式体验成都的“人间烟火三千年”。夜游锦江在传统的乘船夜游业态上,以锦江为脉,文化为引,创新推动生态价值多元转化,持续创新消费模式,构建消费新场景,营造文旅新体验,得到了无数市民游客的喜爱。

  今年,全球首部赛博国潮大剧《花重锦官城》在文殊坊妙剧场开启常态化演出以来,深受游客的欢迎。短短90分钟的演出,观众跟随闯关者的步伐,“穿越时空”探秘蜀地起源、对话诸葛治蜀、重走玄奘取经之路,硬核还原成都的文化密码。“了解名胜古迹,感受汉服之美,体验川剧、蜀锦等非遗文化,通过互动让观众与成都浸距离。”该剧出品人邱焱希望把这部剧献给热爱和融入成都的所有人,“花重锦官城,来了都是成都人。”

  近年来,成都的文化“热浪”一波接一波:将工业遗产保护和文化创意产业相结合的东郊记忆、拥有“亿”量级观看量的大熊猫直播iPanda、极具特色的成都市美术馆文化的热度增加了城市的美誉度,更是把实惠扎扎实实地送到市民身边。成都图书馆及其主题分馆天府人文艺术图书馆,开启超长延时服务措施,成为全国延时开放时间最长的公共图书馆。今年上半年,成都推动打造46个基层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示范点;开展“我们的节日”“成都文化四季风”等群众文化活动4.7万场次、参与群众1000余万人次;文化艺术创新创造活力持续激发,推进舞剧《大熊猫》、都市音乐剧《成都成都》、川剧《五腔共和》、京剧《薛涛传奇》等文艺精品剧目创作展演工作,丰富成都市民的精神文化生活。

  伴随着悠扬的钟磬之声,身着汉服的舞者翩然而至。声出人出,和鼓和乐,将汉代贵族宴饮的乐府古辞娓娓道来近日,一个集乐舞演绎、光影艺术、餐饮体验于一体的原创汉文化餐秀品牌“蜀宴赋”火热出圈。“一踏进宴饮主厅,仿佛瞬间穿越到了汉乐府中,这种体验实在是太奇妙了。”市民李蕊特地身着一身汉服来赴宴,“今天不仅品尝了美味的东坡肉,演员们精致华美的汉服也让我大饱眼福。”“蜀宴赋”以舞乐为楔,以美食为媒,将汉服文化、川菜文化、礼乐舞秀贯穿其中,将优秀民间传统文化引用到了新的应用场景,为成都打造国际美食之都留下了新的注脚。

  在成都,文化资源的创新方式多种多样。近日,舞剧《大熊猫》进入了公演前的冲刺阶段,排练现场,工作人员忙得不可开交。舞剧《大熊猫》在深入挖掘“大熊猫”文化内涵和价值的基础上,将用浓郁深情、独特唯美的舞蹈表演把这一闻名于世界的文化IP生动展现给观众。

  “文化兴国运兴,文化强民族强。”成都市第十四次党代会提出,坚定不移推进文化繁荣兴盛,加快打造世界文化名城。坚持以文化人、培根铸魂,城市软实力不断提升。当下,成都正以“三城三都”建设为抓手,主动创新作为,注重内涵重塑与品质提升,加快推动世界文化名城建设成势见效。

  今年上半年,成都文化旅游产业发展质量显著提高,制定出台《关于高质量打造全省文旅经济发展核心区推动世界文化名城建设的行动方案》,新增3家国家A级及以上旅游景区。音乐产业成果颇丰,全市音乐产业产值189.26亿元,同比增长15.73%;新增音乐类注册企业67家;举办草莓音乐节、仙人掌音乐节等高品质音乐演艺活动1014场,实现票房收入1.87亿元。博物馆体系建设实现新突破,全市新增11家博物馆,总数达183座,规模持续保持全国领先;全市博物馆举办展览240个、研学活动1000余场次,接待观众1300万人次。

  如今,一幅彰显中华文明、巴蜀魅力、时代精神的世界文化名城画卷正在成都渐次铺开。未来,成都将继续坚定文化自信、担当使命、奋发有为,推动优良历史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进一步增强历史自觉、坚定文化自信,加快打造“三城三都”品牌,聚力推进世界文化名城建设成势见效。

赓续天府文脉推进世界文化名城建设

来源:华体汇体育app    发布时间:2024-02-16 15:19:59

  “摩诃古池苑,一过一销魂。”盛夏时节,刚开放不久的摩诃池公园内碧波荡漾,荷花亭亭玉立于湖面之上,与岸边的垂柳遥望着、呼应着。前来参观的市民游客摩肩接踵,一路上,市民游客与唐代砖雕莲花纹的井盖、宫灯造型的路灯等不期而遇,置身于其间,仿佛穿越回了千年之前。

  作为一座历史悠远长久的城市,成都拥有4500多年的文明史、2300多年的建城史,是全国十大古都之一,古蜀文脉绵延不断。得天独厚的自然禀赋给予了成都“天府之城”的美誉,而天府文化也一直在浸润着这座城市,更涵养了城市文明。

  城市之魂,文以化之,文以铸之。成都自觉肩负起从历史背景和文化名城向世界文化名城迈进的时代使命,近年来慢慢地加强文化产业竞争力,充分激发文化改革驱动力,持续提升文化服务供给力,切实增强文化内在向心力,持续擦亮“三城三都”金字招牌,全面激活文化市场活力,更好满足市民精神文化需求,坚持以文化强信心、聚民心、暖人心、筑同心。据悉,今年上半年,成都开展群众文化活动4.7万场次、参与群众1000余万人次。

  在奋力建设世界文化名城的进程中,成都文化旅游产业高质量发展质量明显提高,天府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成效明显,高品质公共服务倍增工程扎实推进,当下,成都正以优良历史传统文化为本底,以“两创”(创新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为指引,赓续天府文脉,加快建设世界文化名城。

  “摩诃池上春光早,爱水看花日日来。”位于成都市青羊区的摩诃池,隋唐时期就是“热门打卡地”,广受文人墨客赞誉。穿越千年,古风再现。7月14日,摩诃池公园正式面向公众开放。“知道摩诃池开放了,趁着周末赶紧带着孩子过来看看,让他来感受成都独特的历史文化。”市民杨溢说,摩诃池与成都相伴千年,如今总算能够到实地看一看了。

  摩诃池一期项目位于人民中路以西,西华门街以东,西御河沿街以南,占地面积约63亩,其中水域面积约11亩。据史料记载,摩诃池由隋蜀王杨秀开凿,为修筑蜀王府和子城,命人直接在城中取土。后来,土坑渐积雨水,形成一个大池,成为摩诃池。李白、杜甫、陆游等众多历史文化名人都曾来到摩诃池泛舟游玩,宴饮聚会,并留下了众多佳作。此前,成都体育中心在进行提升改造施工过程中,发现大面积古代城市遗存,摩诃池首现“真身”。

  针对历代诗人对此池的描述,摩诃池一期项目进行了相应的设计,包含摩诃池湖区、林荫步道建设及文物保护展示等。漫步其中,可看到柳桡台、摩诃挹翠、信步花道、宫墙遗址展示、白果苑等景点。“摩诃池上追游路,红绿参差春晚。韶光妍媚,海棠如醉,桃花欲暖。”园中海棠、柳树、木芙蓉、荷花等植物以红绿色为基调,再现诗句中的古风意境。

  如今,行走于摩诃池公园内,随处都可以发现历史文化的影子公园里的井盖表面复制了唐代砖雕莲花纹;坐凳融入唐古的瓦当纹和美人靠等元素;庭院灯和路灯的样式提取于唐代古画里宫灯的意象;园路还以考古发掘为依据,采用定制青砖及古法工艺在园区复原唐代的游园步道人们在这里,尽情想象、感受历史中的摩诃胜景。

  近年来,成都持续加强城市文脉赓续传承,充分挖掘“文化家底”,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取得新成绩。做好“中华文明探源”“考古中国”“古蜀文明保护传承工程”等国家、省级重大研究课题。健全全域文化遗产保护传承体系,在城市更新中加强革命文物的保护活化利用。推进三星堆金沙遗址联合申遗。加快建设东华门、邛窑、宝墩等十大遗址公园和望江楼、明蜀王陵、大邑子龙祠等文化保护利用项目。同时,持续推进“博物馆倍增计划”和“一县一馆”工程。

  据悉,今年计划推出100个2023“最成都生活美学新场景”,全年开展2000场街头演出、2000场次音乐演艺活动。力争全年完成文旅投资400亿元,引进10个链主龙头企业、品牌项目。年均开展“乐动蓉城”“荟萃蓉城”“全民艺术普及月”等10万场普惠性群众文化活动,公益文化艺术培训不少于8000班次。

  锦江之上灯火绚丽、古乐悠扬,诉尽锦城不夜的繁华。“乘船游于锦江之上,以不同的视角、形式欣赏成都美景,还可以看戏曲表演、享受美食,简直太安逸了!”近日,来自湖北的游客刘越坐着游船,一路经过了合江亭、东门大桥等城市地标,沉浸式体验成都的“人间烟火三千年”。夜游锦江在传统的乘船夜游业态上,以锦江为脉,文化为引,创新推动生态价值多元转化,持续创新消费模式,构建消费新场景,营造文旅新体验,得到了无数市民游客的喜爱。

  今年,全球首部赛博国潮大剧《花重锦官城》在文殊坊妙剧场开启常态化演出以来,深受游客的欢迎。短短90分钟的演出,观众跟随闯关者的步伐,“穿越时空”探秘蜀地起源、对话诸葛治蜀、重走玄奘取经之路,硬核还原成都的文化密码。“了解名胜古迹,感受汉服之美,体验川剧、蜀锦等非遗文化,通过互动让观众与成都浸距离。”该剧出品人邱焱希望把这部剧献给热爱和融入成都的所有人,“花重锦官城,来了都是成都人。”

  近年来,成都的文化“热浪”一波接一波:将工业遗产保护和文化创意产业相结合的东郊记忆、拥有“亿”量级观看量的大熊猫直播iPanda、极具特色的成都市美术馆文化的热度增加了城市的美誉度,更是把实惠扎扎实实地送到市民身边。成都图书馆及其主题分馆天府人文艺术图书馆,开启超长延时服务措施,成为全国延时开放时间最长的公共图书馆。今年上半年,成都推动打造46个基层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示范点;开展“我们的节日”“成都文化四季风”等群众文化活动4.7万场次、参与群众1000余万人次;文化艺术创新创造活力持续激发,推进舞剧《大熊猫》、都市音乐剧《成都成都》、川剧《五腔共和》、京剧《薛涛传奇》等文艺精品剧目创作展演工作,丰富成都市民的精神文化生活。

  伴随着悠扬的钟磬之声,身着汉服的舞者翩然而至。声出人出,和鼓和乐,将汉代贵族宴饮的乐府古辞娓娓道来近日,一个集乐舞演绎、光影艺术、餐饮体验于一体的原创汉文化餐秀品牌“蜀宴赋”火热出圈。“一踏进宴饮主厅,仿佛瞬间穿越到了汉乐府中,这种体验实在是太奇妙了。”市民李蕊特地身着一身汉服来赴宴,“今天不仅品尝了美味的东坡肉,演员们精致华美的汉服也让我大饱眼福。”“蜀宴赋”以舞乐为楔,以美食为媒,将汉服文化、川菜文化、礼乐舞秀贯穿其中,将优秀民间传统文化引用到了新的应用场景,为成都打造国际美食之都留下了新的注脚。

  在成都,文化资源的创新方式多种多样。近日,舞剧《大熊猫》进入了公演前的冲刺阶段,排练现场,工作人员忙得不可开交。舞剧《大熊猫》在深入挖掘“大熊猫”文化内涵和价值的基础上,将用浓郁深情、独特唯美的舞蹈表演把这一闻名于世界的文化IP生动展现给观众。

  “文化兴国运兴,文化强民族强。”成都市第十四次党代会提出,坚定不移推进文化繁荣兴盛,加快打造世界文化名城。坚持以文化人、培根铸魂,城市软实力不断提升。当下,成都正以“三城三都”建设为抓手,主动创新作为,注重内涵重塑与品质提升,加快推动世界文化名城建设成势见效。

  今年上半年,成都文化旅游产业发展质量显著提高,制定出台《关于高质量打造全省文旅经济发展核心区推动世界文化名城建设的行动方案》,新增3家国家A级及以上旅游景区。音乐产业成果颇丰,全市音乐产业产值189.26亿元,同比增长15.73%;新增音乐类注册企业67家;举办草莓音乐节、仙人掌音乐节等高品质音乐演艺活动1014场,实现票房收入1.87亿元。博物馆体系建设实现新突破,全市新增11家博物馆,总数达183座,规模持续保持全国领先;全市博物馆举办展览240个、研学活动1000余场次,接待观众1300万人次。

  如今,一幅彰显中华文明、巴蜀魅力、时代精神的世界文化名城画卷正在成都渐次铺开。未来,成都将继续坚定文化自信、担当使命、奋发有为,推动优良历史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进一步增强历史自觉、坚定文化自信,加快打造“三城三都”品牌,聚力推进世界文化名城建设成势见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