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体汇体育app

农民工是我国87亿移动互联网用户中的主力军

发布时间:2024-01-01 16:11:21 作者: 华体汇体育app

  ●在我国8.7亿移动互联网用户中,农村网民占比27.5%,农民工是其中的主力军

  ●作为头埋得最深的“低头族”,农民工对互联网的使用却仅限于看电影、听音乐、上QQ等休闲娱乐

  ●一金融平台多个方面数据显示,利用互联网贷款者中,农民工与公务员占比相当,但前者成功率仅8.9%,后者成功率高达63.1%

  在工厂集中地、城中村、城乡接合部等农民工聚集区,网吧分布的密集程度远高于别的地方。根据中国网吧行业发展调查报告提供的数据,全国数十万家上网服务场所中,超过30%位于农民工聚居区。

  在移动互联网中,农民工更是扮演了先锋的角色,成为第一批使用电子设备上网的中坚力量。目前,在移动网络用户中,农民工的使用率仍然高于其他群体。

  互联网已经渗透到了农民工工作与生活的每个方面,但农民工是否真正走进并融入了互联网空间?在走进农民工群体,明白他们对网络技术的使用状况后,或许我们很难得到乐观的回答。

  从对手机的依赖程度看,农民工群体是头埋得最深的“低头族”。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第35次调查显示,截至2014年12月,我国拥有8.7亿移动网络用户,其中农村网民占比27.5%,而农民工正是其中的主力军。在移动互联网网民职业构成中,工人与服务业人员以25%的占比,超过了白领和学生群体。

  有分析认为,流动性大、上班时间长、缺乏电脑端的互联网入口以及难以使用到固定宽带,是农民工“低头”的根本原因。也正是这些特征,让农民工头低得有些“与众不同”。

  日前,《工人日报》记者跟随志愿者前往北京潮白河边一处工地向农民工提供志愿服务,服务内容有体检、理发、法律咨询及拷贝电影、音乐。结果,法律咨询一项无人问津,体检和理发寥寥数人,而拷贝电影、音乐的电脑前却挤满了人。

  记者采访发现,用手机看电影、听音乐是农民工日常最重要消遣方式,但他们获取这些资源的途径却十分有限,在线用流量太过奢侈,工厂与工地又没有WIFI,尽管网吧能够给大家提供下载,但大批量、长时间的下载也不方便。需求与获取途径之间的矛盾,甚至让拷贝电影和音乐在一些农民工聚集区成为一门红火的生意。

  与渠道不便相比,更大障碍或许在于农民工自身。“农民工对互联网的使用远比我们想象的落后。”从事手机销售市场调查与研究的赵杰和记者说,农民工在使用电子设备和互联网时,对功能的开发很不充分,效率和层次都不高,“拿着智能手机当普通的功能机使,就是看电影、听音乐、上QQ。”

  有学者提出,只是把新媒体的硬件摆在农民工面前,而没有配套的技术、培训等配套软件,他们对新媒体的使用很可能仅限于此。也有的人觉得,尽管能够接触互联网,但农民工实际生活中并未产生深层次的运用需求,导致这群独特的“低头族”只能开发出互联网娱乐休闲的功能。

  在不同对农民工互联网使用情况的研究调查中,QQ和QQ空间都是农民工互联网世界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

  马万寿的QQ似乎从来就没下线多年的老师傅,很少有时间走出南四环水泥搅拌厂的大门,但他几乎每天都要更新QQ空间。各色“心灵鸡汤”、励志成功故事、网络段子……马万寿有时一天会转载10多篇,但很少发布原创的内容。马万寿乐于设计和布置QQ空间,为了可以让空间更华丽,外甥替他充值开通了QQ黄钻会员。

  从空间装扮到发布的内容,访客根本没办法将这个空间与水泥搅拌工的现实角色联系起来。“玩嘛,反正也没别的事干。” 在马万寿看来,现实中搅拌厂的生活每天都一样,而在QQ空间里,不停地变换主页的版式、装扮和歌曲帮助他找到了多样化和理想化的生活状态。

  和马万寿一样,许多农民工将QQ空间——这个月收入2500元以下人群占活跃用户总数70%的虚拟世界,视作他们在网络上进行社会交往、自我展现、情感表达和接受讯息的重要平台。“在QQ上,才会有人关注我。”在北京一家服装店担任销售员的“歪姐”经常在QQ空间里上传照片。“站在店里的射灯下,找一个好角度、好背景,拍出来显得好看。”精心打造的图片在经过美颜PS后,为“歪姐”赢得了不少粉丝。尽管“歪姐”的往往“失真”,但她觉得最重要的在于通过QQ空间向别人展现自己的时尚和品味。

  一直处于弱势与边缘地位的农民工,在开放的互联网中获得了表达的机会,但随着“失真”程度的加深与品味逐渐偏离“主流审美”,农民工的表达变成了互联网中的“奇葩”。“杀马特”、“洗剪吹”的标签与嘲讽接踵而至。有新闻媒体报道将其称为“半城市化和现代化不完整的结果”,认为由于有限的教育背景,微薄的经济收入,残酷的生存环境和逼仄的发展未来,农民工群体没有能力或没有意识在文化方面很好地提升自我,这使他们仍然处于文化上的隔离区。

  与心理、精神层面相比,一些有着现实需求的互联网体验并没太多奥妙,直接面对并接受从现实世界蔓延到互联网的种种歧视和障碍,对农民工来说是唯一的选择,经济方面的需求便是如此。

  随着互联网金融各种创新模式的出现,慢慢的变多的农民工通过手机在P2P平台提交借款申请,金额数千元至数万元不等。其中,新生代农民工消费性金融需求尤其旺盛,不少年轻农民工在购买手机、电脑等电子科技类产品时会选择申请贷款。

  日前,金融搜索平台融360的一份报告数据显示,在申请互联网金融贷款的人群中,农民工占比与公务员相当,但农民工贷款成功率仅为8.9%,而后者成功率高达63.1%。

  贷款通常要求现金流水或抵押物,申领信用卡要求社保,理财起购金额至少5万元……传统银行渠道繁琐的申请手续和高门槛,往往让没有稳定现金流水、没有社保、没有抵押物、没有经济储备的农民工望而却步。而这些受到抑制的金融需求,在转向方便快捷的互联网时,遭遇到了同样的困难。

  “农民工一般无‘正规稳定’工作,无银行打卡工资流水账单,流动性较大,个人收入所导致个人金融方面的信用存在着不可评估的状况,这是他们遭拒的根本原因。”融360贷款分析师廖远林向记者介绍,尽管互联网金融较为方便,门槛也比传统金融机构要低,但农民工群体金融需求较为零散、资质较差,互联网金融机构和传统银行一样,很难满足他们的贷款需求。

  如同农民工走进了城市却很难融入城市一样,网络世界正在建立一个新的“隔离区”。在技术使用、身份认同和切实的生活需求上,农民工群体跟上了时代的步伐,却未能迈进新的大门。如果现实中的种种隔绝和障碍不消除,虚拟世界里农民工就只能是初级使用者,即便搭上了网络的快车,也不能得到互联网带来的更多实质上的帮助。(记者 北梦原 实习生 徐晓清)